原文標題:遠距與微課的比較分析_分析角度四:行政安排
「微課」與「遠距」,這兩項手法是數位培訓的兩個碁石面向,各自有不同的角色與優缺點,我也運用了十個不同的指標來進行分析,就讓我們一一與您分享吧!承接上一個主題「分析角度三:訓練成本」,本次以「行政安排」的角度來進行比較。
每一場訓練,除了講師本身的認真備課與引導帶領之外,也需要企業培訓伙伴的精心準備與安排,從前期招生溝通、場地安排、文宣設計,一直到課程中的講師接待、零食茶水、課程觀察,課程結束後,可能還需要有報告撰寫、結案追蹤等工作必須完成。
因此,這一篇文章的分析角度,就以我們辛苦的企業培訓伙伴為主,針對遠距與微課,來解析這兩項模式,在行政安排上的優劣勢。
當然,要進行這兩者的比較,我們就必須先表列出來,到底這兩者的行政工作,企業培訓伙伴各自需要做些什麼工作:
一、報名溝通:
不論是選修或是必修,這方面的工作是很大的,因為我們必須一一確定學員的設備,他們是不是能開鏡頭?是不是能開麥克風?同時,在發會議室連結時,還要關心他們有沒有使用上的問題等。
二、講師溝通:
同樣的道理,在課前,培訓伙伴也要費心和講師約定時間進行測試,並針對課程中進行的各種協助,進行演練。
三、設備調整:
如果遠距的方式,是所有同仁都聚集在同一個會議室,那就需要現場設備的支援了,面對大家的鏡頭要怎麼轉?用什麼角度會讓講師看得比較清楚,這些都是培訓伙伴必須和設備管理人員進行的溝通。
四、課程支援:
在遠距的課程進行中,雖然都是講師在主導,但是我相信培訓伙伴也並不輕鬆,講師可能隨時都有需要支援的地方,同時,可能也有些學員臨時設備出問題了、下線了、麥克風不小心打開了,也需要培訓伙伴隨時進行問題排解。
五、課後處理:
有些企業會在遠距課程中,進行全程錄影,那麼在課後,培訓伙伴也必須花點時間進行影片的處理,不論只是再看一次有沒有錄好,或者,把裡面的某些段落進行修剪,都是不小的工作。
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,都是培訓伙伴在面對遠距時必須勞心的地方
一、內容聚焦:
當然,所有型式的課程,在課前都必須先和講師確認;但是因為是微課的型式,因此培訓伙伴可以和講師對到更多的細節,以確保產品是企業真正需要的。
二、課程上線:
針對拿到的微課,進行上架的動作,目前時下的平台,上架的操作都很簡單了;有些複雜的系統,系統商也往往都會協助上架的動作。
三、指定學習:
針對需要進行學習的同仁,進行訓練派發的工作,一般都是從系統上去指定即可;只要指定好,學員就該在指定的時間內,進行自我學習。
四、追蹤工作:不論是課後考試,或是課程行動報告,只要在一開始上架時設定好,在學員完成學習後,平台就會通知學員進行,培訓伙伴需要做的,就是確定整個學習流程完結就可以了。
我想,當我們把行政工作全部表列後,大家應該就可以看得出來,對於企業培訓伙伴而言,「微課」在處理上,是比較簡單,因為平台是可以協助我們處理很多工作的。
但是在「遠距」的處理上,卻會出現更多的平台操作上面的問題,而且麻煩的是,不論是學員端、講師端,每一台牽涉進來的電腦或手機,都是我們要關注的,所以它所需要的行政安排的勞心度,甚至會大於一場實體訓練,更可怕的是,有些突發的工作,並不是培訓伙伴的能力與專長可以解決的。
因此,在第四個指標:行政安排,兩者各自得到的分數是:
遠距:☆☆☆☆☆
微課:★★★☆☆
在「行政安排」上,「微課」勝於「遠距」!(4/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