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04 talks】如何從制度打造文化:企業成功案例解析 ​| 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 孫治華


文:  人資市集整理

104 人資市集舉辦「104 talks 短講」致力於為職場人士提供高效學習的平台,集結專業領域的講師進行知識分享,期望為樂於學習的職場人士帶來不同的視野與啟發。本次邀請到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孫治華主講,企業文化是組織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,但它的形成與發展往往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經歷多階段的動態平衡過程。本篇將以孫老師多年實務經驗,深入剖析企業文化的塑造方式,並透過多個實例解釋了制度與活動如何影響組織行為與價值觀。 

企業文化的起點:從初創團隊開始 

大家有聽過一句話嗎?「一般的企業在前面 10 個人的那個團隊的時候,就已經定調了企業文化。」企業文化的基礎往往在創業初期便已確立,但隨著規模擴大,組織超過50人時,管理方式需轉為流程化與制度化,文化的呈現也會更為多樣化。 

一家企業的文化至少會透過三個關鍵角色展現: 

  1. 創辦人:其價值觀與決策對文化形成有著關鍵影響。 
  1. 主管:需要充分相信企業目標以及任務,並且以身作則帶頭示範。 
  1. 資深員工:行為模式是文化穩定的重要標誌。 

某種程度來說企業文化就是上行下效,從最上面、最初的創辦開始走下去的。然而,企業文化的建立並非一勞永逸,隨著公司發展和擴大必定會有新進員工,無論是什麼位階的新進人員都有可能對企業文化產生衝擊,這時就必須去思考初創團隊的組織的文化,是否能夠延展至後續的組織架構中,在成長過程中保持適應性與穩定性。 

文化塑造的工具 

隨著組織擴大,從很多面向來看都會成為文化塑造的重要工具。例如: 

以飯店業為例,其服務流程既是內部標準,也是向外部傳遞文化的重要方式。無論是日常福利還是工作規範,皆能為企業文化奠定清晰框架。文化不是單向度的傳遞,而是一個由上而下與由內而外的過程。 

文化的挑戰與動態平衡 

企業文化並非靜態,而是持續在新進員工、主管或經理人的加入下進行動態調整。特別是當組織進行跨產業合作或組織轉型時,會面臨巨大的挑戰。例如: 

這種磨合過程本質上是一種「動態平衡」。企業需要在衝突中調整並找到新的穩定點,才能保持文化的延續性與適應性。

了解有效又簡單的最新員工培訓趨勢 >>

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的傳遞

企業文化不僅存在於企業主在場的時候,也會在企業主不在場時,透過員工的行為與態度展現。然而,這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問題:當企業主不在場時,員工的行為是否能真正反映企業的價值觀,還是僅僅基於表象的模仿或討好?

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於價值觀的傳遞。只有當價值觀被深刻地內化,員工的行為才不會侷限於表象的模仿,而是基於內在的判斷。例如,企業主在選擇高風險、高收益的案子時,展現的價值觀應該透過溝通與覆盤清楚傳達給團隊。否則,價值觀的缺失將導致員工行為選擇上的偏差。

若是十人的小公司,當員工遇到一些難題可能就會直接去問老闆,這時候企業主的價值觀很容易貫穿,但倘若是一間上百人的公司,在無法詢問老闆或高階主管的意見之時,員工該如何做選擇呢?企業文化難就難在價值觀這件事情有沒有傳遞出去、傳到每一個層級,我們可以透過覆盤來傳達決策背後的價值觀,不僅是反思對錯,更是強化團隊對價值觀的理解,從而影響員工未來在工作上的行為與選擇。

假設某員工業績卓越,但私下組織小團體、批評主管。面對這樣的員工,老闆一般來說會有三種處置方法:

1.馬上將其開除

2.先隱忍此員工,同時尋找替代者

3.能帶進業績的就是好員工,讓此員工留下來

在這三個選項中,影響最大的會是第二種決策,雖然最終找到人替代,但是在找尋的這段時間價值觀已經擴散出去,會讓團隊成員以為這樣的行為是公司認同的,但其實企業主本身並不希望員工有這樣的行為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:「每一個決策都是在塑造一種文化。」 特別要注意的是,沒有一個文化是完美的,當選擇完一個文化的時候,接下來的心思就要放在把我們的選擇做對,所以除了文化還需要加上風險配套、滾動調整、活化思考,而非選擇完後就任憑它發生。

企業文化和產業生態的掛鉤

文化的塑造不僅是內部的行為標準,也與產業生態息息相關。例如:

  1. 服務型企業:強調服務、變化、意外應對、感受、回憶、體驗、同理。
  2. 科技型企業:注重精準、快速,競爭、組織、國際、追求品質、未來趨勢。
  3. 非營利組織:服務、慈善、公益、溫度、弱勢翻轉、長期社會。

當原本的文化要導入一個核心價值大不相同的文化,很高機率會產生衝突。例如,一家以細緻服務為核心的企業若進軍快節奏的電商市場,若沒有調整文化以適應新環境,極可能面臨內部與外部的價值衝突。

習慣養成與文化塑造的結合

文化的塑造其實和習慣的培養類似,都需要通過不斷重複的行為形成穩定的模式。不妨思考一下:你想幫你的員工在例行工作之外的時間塞滿什麼?

活動制度也能塑造組織文化,例如,舉辦共讀活動、邀請企業內部講師授課等等,利用活動跟制度來引導整體員工的思考跟行為習慣,若平時的工作內容就把時間塞滿了,那麼如何去培育員工我們期待中的行為、能力呢?

成功案例分享:制度與活動如何共塑文化

案例一:理想客戶創意提案賽

某企業透過年度提案賽,激勵員工挑戰高目標,並塑造策略思維能力。關鍵特色如下:

  1. 設定高目標:選定目前無法合作的理想客戶,思考如何達成合作。
  2. 馬拉松式點評+獎勵:高階主管一天內詳細點評所有提案。

活動課替挑選在每年最忙的時候舉行,在高壓的環境下拼搏一次,不僅能訓練員工創造力、增強了上下級間的文化連結,也有助於員工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,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案例二:大陸某影視公司

該公司定期舉行活動與各式會議,讓員工深刻參與組織文化的形成。舉例:

這些活動有效將企業文化融入日常工作,實現「由上而下」的價值傳遞,並且利用活動和制度樣養成公司同仁的工作習慣及思維。

有些人會覺得,雖然這些活動制度很好,但大家工作都很忙或是主管可能不支持、員工也許不會有興趣等等。大家要記得一件事:所有的改變都是伴隨著痛苦和抵抗。因為人是慣性的生物,但是只要堅持下來必會有所收穫,若不堅持就只能打回原形了。

企業文化是組織成長的隱形力量,文化的成功不在於規模的大小,而在於價值關的傳遞與員工行動的一致性,透過制度與活動的相輔相成,並在動態平衡中持續前進。

講者簡介:孫治華

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,同時也是簡報實驗室創辦人,曾擔任奇想創造品牌顧問、數位時代網站主編等職務。透過策略性的技巧佈局以及持續鍛鍊,從一名罕見的三無講師,一路走到今天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。擁有超過 10 年以上企業內訓、創業輔導經驗,經常被讚譽有著「超高含金量」的課程講師。 

錯過講座了嗎?會員限定 104 talks 免費回放 >>
提升員工帶動企業的成長!最划算的教育訓練方案首選>>
全員學習新時代!企業全員課程吃到飽,每人每堂課只要 33 元起!免費試閱完整課程・附測驗追蹤成效・加贈管理平台
揪朋友、同事一起進修更優惠!最低6折起>>
人資市集公開班課表
企業內訓、公開班及線上課程需求,104人資市集最超值 >>
有任何企業內訓、公開班及線上課程需求,歡迎上104人資市集,協助你栽培人才、投資自己
加入104人資市集 Line 好友,獲得職場新知與更多學習資源!
加入人資市集line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