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對象:部門主管、儲備主管(MA)、專案Leader、HR
商品分類:企業內訓
商品標籤:
跨團隊運作,會議引導,團隊合作
你可以學到:
課程資訊:
一、背景與現狀
在當前的職場環境中,Z世代員工對傳統中階主管職位的興趣減弱,主要因為這些職位往往伴隨著繁瑣的行政任務和責任,卻缺乏明顯的薪酬回報。
這導致許多年輕人選擇保持現狀,而不是承擔看似麻煩且回報不高的職位。因此,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吸引這一代人才成為未來企業中堅人才。
二、目標
本課程的目標是將內向主管培養成為深入人心的引導型主管,透過有效的引導策略,提升新生代員工的滿意度和工作效率,最終促進企業的整體發展。
課程進行方式,透過領導情境與工具,協助I型/內向主管/新晉主管輕鬆引領團隊,邁向高績效團隊之路。
三、引導技術的專業價值
引導技術不僅僅是簡單的“主持會議技巧”,而是一套系統化的專業方法論,旨在設計有效的溝通流程、激發集體智慧並促進深度共識。
這一技術是構建信任,特別是心理安全的核心要素。
1.營造平等的交流環境
保障每位成員的發言權:透過合適的工具,確保所有成員(無論職級或性格)都能“安全”地表達和被看見。
這傳遞出“你的聲音很重要,你的意見值得被聆聽”的尊重信號,為心理安全奠定基礎。
2.、轉化衝突為理解
結構化處理分歧:幫助團隊成員理解彼此觀點背後的邏輯、擔憂和需求,而不是僅僅堅持自己的立場。
這一過程有助於建立“認知信任”,增進對對方思維模式和動機的理解。
3.、聚焦於共同目標:不斷將討論引回團隊的共同目標,使衝突從“你我對立”轉變為“我們如何共同解決”的合作模式,強化“我們同在一條船”的團隊歸屬感。
4.、共創共識與承諾
從“告知”轉向“共創”:引導技術強調方案由團隊共同生成,而非由領導自上而下地宣布。
參與者對“自己創造的方案”會有更高的認同感和責任感,這是對團隊智慧的有力投資。
5.、清晰的行動計劃與責任分配:引導式會議應以具體的行動計劃(誰在什麼時候做什麼)作結,並公開記錄以便追蹤。
這樣可以確保承諾的可視化,減少推諉的空間,並增強成員之間的“可靠性信任”。
四、效益
1.透過情境式的引導策略,有效提升Z世代員工擔任中階主管職位的意願。
2.讓I型/內向主管/新晉主管,輕鬆成為有影響力的引導者,凝聚團隊動能提升績效,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。
課程大綱:
情境一:建立信任—有效的開場對話
情境二:主動傾聽—理解團隊需求
情境三:有效反饋—鼓勵與指導
情境四:處理衝突—化解團隊矛盾
情境五:共創願景—激發團隊參與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