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對象:企業全員,特別是:決策人員、行銷企劃部門、企劃幕僚、業務銷售部門、客服人員、小編
商品分類:企業內訓
商品標籤:
創新管理,創新能力,適變能力
你可以學到:
本課程的執行,可以協助學員獲致以下學習效益:
一、突破傳統呆板的思考模式窠臼,了解必須改變自己既定的思維慣性、破除僵化侷限的思維模式、跳脫根深蒂固的負面迷思,進而以全面嶄新的想法去面對創造力的學習,積極迎向創意泉湧的正向思維
二、瞭解何謂真正的「創意」內涵,學會如何才能夠產生有價值的創意,而非只是經常會把創意掛在嘴邊,卻不知道應該從何著手
三、經由創意內涵的剖析,與各項創意構面的實作演練,學會如何有效強化創意能力的技巧
四、透過課堂上密集的實作演練、競賽交流等各項實際練習與分享,為激發自己蟄伏的創意潛能做好紮實的準備
五、全面了解戕害創意發想的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,進而思考如何遠離與這些扼殺創意元兇絕緣,避免這些不利因素持續影響創意的滋養與成長
六、透過活動產出的「檢核表」來加以檢視,了解自己目前的創意品質以及發掘可以加強改善的重點,進而透過不斷的練習,能夠有效強化自己的創意能力
七、透過課堂上行動計畫的研擬與宣示,以邁向創意高手自許,活化自己潛藏蟄伏的創意潛能,激勵自己在課後更進一步將創意運用於工作上,有效提昇創意思考的績效,落實本次培訓的目標
課程資訊:
俗諺說:「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,就是變」,曾被評價為世界第一經理人的奇異公司前總裁Jack Welch也說:「贏,才算是真正的偉大」;面對詭譎多變的21世紀,企業顯然必須面臨更多的挑戰。
就企業而言,傳統戰略奉為圭臬的「紅海策略」使得廝殺更加激烈,如何在同中求異、殺出血路,關係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。因此,近年來「藍海策略」的思維塵囂直上,創新思考成為企業管理市場的顯學。
其實,今日的「紅海」必然也曾經是一片「藍海」,而當今的「藍海」很快就會淪陷成為「紅海」。在變化如此快速的時代,「以不變應萬變」的管理哲學必定會是死路一條,唯有積極以創意來促成創新,才能夠在紅海當中創造出一片藍天。
本課程的設計目的,在於協助學員建立重視創意的認知、思維和培養相關的技能,透過實務工具的靈活運用,展現出創意思考的具體成果。
本課程的教學進行方式:
講授法、探究式教學法、情境教學法、實作演練、議題討論與發表、即時回饋、測驗、自我檢核、小組競賽、檢核表製作、壓力要求、媒體教學
本課程的教學品質說明:
本課程的實際執行進度與教學內容,講師會根據學員的程度與上課人數、學員當下討論的廣度與深度而有所調整,但整體教學品質會符合以上課程規劃的期望
課程大綱:
本課程大綱為標準版本,企業可提出特定需求,講師會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調整,以利落實訓練目標
一、在努力挖掘自己潛藏的創意之前
~請先激發啟動你的創意潛能,鬆弛一下僵硬的大腦吧!
·【啟發活動】檢視綁架創意的傳統思考習慣:我認為一定就是這樣子!
~結果,真相卻是這樣子……
·如何突破創意思考的自我桎梏,喚醒自己已經長久昏睡的創意呢?
·【突破練習】其實,有的時候只要學會轉個彎
~一切竟然就會變得不一樣!
·你目前已經是一位創意達人嗎?
~創意力強度的現況檢測與自我省思
·讓我們開始脫胎換骨吧!
~【小組創意競賽】如何消滅阻礙創意啟動的十大思考僵化的腫塊
二、踏入創意思考的殿堂
~如何紮好創意思考的基本馬步
·創意,並非是憑空想像或者只是胡思亂想!
·認識創意發想的八大核心構面
~如何掌握住具體發揮創意的著力點
1.流暢力(fluency)
2.獨創力(novelty)
3.變通能力(flexibility)
4.綜合能力(synthesizing ability)
5.分析能力(analyzing ability)
6.將既有概念再組織或再定義的能力
7.能夠更加複雜化的能力
8.評量能力(evaluation)
·【實作演練】創意能力的激發與強化
~創意八大構面的實戰PK演練與成果啟發
三、遠離自我的設限
~如何徹底刨除創意發想的障礙
·檢視扼殺創意的元兇
~來自組織層面和個人層面的綜合診斷
·如何改善現況,力求突破自我長久以來的作繭自縛呢?
·審視自己必須隨時隨地注意避免的「創意迷思」
·審視組織必須突破的創意障礙
四、好好品嘗一下創意的大補帖吧
~掌握形塑創意高手的天龍八步
·第一步~如何擴張你的觸角,培養廣泛的興趣
·第二步~如何能夠自在地進行自由思考
·第三步~如何成功孕育創意的溫床:「幽默感」
·第四步~如何增強自己獨特的「自信心」
·第五步~如何減少自我壓抑的「從眾行為」
·第六步~如何持續不斷地學習,強化「創造力」
·第七步~如何善用腦力激盪術、TRIZ等創意工具,激發出新創意
·第八步~如何樂在嘗試再嘗試,使創意在歡樂中能夠真正開花結果
·Yes,我是創意高手~課後行動計畫研擬與宣示
五、迎向成功的行動
·【練習】如何有效突破與改變不利創意的現況
·如何有效將想法付諸實際行動,並且獲致成功?
六、分享與回饋
·實務 Q & A
·個人的行動計畫宣示
·學習心得分享與講師回饋
·頒獎與畢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