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對象:中高階主管、部門經理、專案負責人、團隊領導者、組織內部教練、希望提升領導效能與團隊主動性的管理者
商品分類:企業內訓
商品標籤:
團隊建立,願景領導,領導魄力
你可以學到:
一、理解教練式領導的本質與價值
·釐清教練式領導與傳統領導的差異
·理解其如何以覺察、深度對話等提升動機、責任感與績效
·掌握其在現代組織中的戰略價值,包括跨世代管理等
二、運用PAC測驗覺察領導風格
·辨識個人主導風格與行為慣性
·解析各風格對溝通、授權與管理的影響
·辨識領導盲點,並建立具體改善方向
三、掌握並融會教練式領導的6P架構
·理解6P的意義與應用情境
·學會將PAC資訊轉化為對應的6P領導行為
·依情境彈性運用6P提升對話品質與深度
四、培養高效教練對話力與提問力
·運用深度傾聽,提升專注、同理與開放的對話能力
·掌握強力問句,強化部屬覺察、分析與行動承諾
·透過情境演練建立適用於問題解決等的對話架構
五、強化回饋與績效引導能力
·運用建設性回饋,以具體事證與正向語言替代批判
·結合績效與正向回饋,引導部屬改善並推動績效對齊
·建立「回饋—行動—追蹤」的績效循環以提升成果落地
六、整合應用與落實
·制定個人化的教練式領導行動計畫,確保行為轉化具可行性與可追蹤性
·建立持續自我覺察與反思機制,支持長期領導成長與團隊發展
課程資訊:
本課程為國內首創將 PAC(自我狀態分析)與 6P 教練式領導,成功整合的領導力模型,打造領導者從「內在狀態」到「外在行為」的完整成長路徑,協助主管真正做到——不只是“懂得領導技巧”,而是“能夠轉換為成功的領導運作模式”,落地成為真正有效的領導者
課程宗旨:
台灣企業的主管普遍抱怨「新世代員工難帶」。在高度變動、跨世代共存的組織環境中,領導者需要的不只是管理能力,然而,傳統指令式的領導已經難以激發團隊動力,唯有能夠激發潛能、驅動績效、強化信任的領導方式才能夠滿足現代的需求,而教練式領導的方式剛好能夠直接解決此痛點。
本課程整合 PAC 行為心理模型,結合最新 6P 教練式領導框架(Performance、Positive Feedback、Presence、Powerful Questions、Partnership、Purpose),打造能夠立即落地的高績效領導方法論。
本課程以PAC人格結構分析與教練式領導6P模型的雙引擎核心,協助主管覺察自身的領導慣性,運用心理學視角來調整互動風格,進而掌握教練對話、傾聽、提問與回饋的具體技巧。
本課程結合理論解析、心理測驗、情境演練與實務案例,讓學員在互動中「看見自己、帶動他人」,並建立可立即落地的教練式領導行動方案,最終達到以教練力帶出團隊自我成長力的目標。
講師背景:
工學士、企管碩士、心理學博士班肄業
專長領域涵蓋「教練式領導」、「高效團隊發展」、「職場溝通與心理動能」、「系統思考與績效管理」。
資深專業講師,授課經驗超過30年,授課企業超過千家
教學特色與優勢:
講師兼具理性分析的工科思維、策略整合的企管專業、與洞察人心的心理學視角,能以「人—事—系統」三位一體的架構,引導學員深刻理解教練式領導的本質與應用。
·工科背景使課程設計條理分明、邏輯嚴謹,協助學員掌握教練技術的「結構與流程」。
·企管訓練強化策略與績效導向,讓教練式領導不僅止於啟發,更能連結組織目標與績效成果。
·心理學專業則深化對動機、人格與行為的理解,使教練過程更具洞察力、同理性與轉化力。
課程風格:
課程強調體驗與實踐,融合心理測驗工具(如 PAC 模型)、情境模擬、個案研討與互動教練演練,讓學員在理論中學以致用、在演練中內化改變,達成「知、情、意、行」整合的教練式領導學習成效。
教學手法:
講授法、心理測驗、個案研討、角色扮演、教練演練、雙人教練圈、團隊討論、小組競賽、反思日誌、講師即時回饋、行動計畫撰寫
解決痛點:
本課程針對主管在轉型為教練式領導者時常見的十大挑戰,提供對應的心理覺察與實務解方:
1.習慣指導而非啟發,缺乏引導對話的技巧
2.領導互動中理性過度、情感不足,難以建立信任
3.對部屬過度控制或放任,導致失衡
4.缺乏覺察與傾聽力,只聽內容、不聽情緒
5.提問流於表面,無法引發深度思考
6.回饋方式偏向糾正,缺乏成長導向
7.面對部屬抗拒改變時,容易回到命令型領導
8.無法在績效與關係間取得平衡
9.缺乏系統化教練流程(如GROW)以落地實踐
10.缺乏可衡量與持續追蹤的行動機制
懸念事項:
•本課程以大量實作與教練演練為主,為確保學習品質,建議學員人數控制於適中範圍
•教練式領導的挑戰不在於知識,而在於覺察與行為的轉化,課程設計將引導學員從「心態—技巧—行動」三面向進行同步全面升級
•因應成人的學習特質,本課程兼顧理論啟發與體驗實作,確保訓練後能即刻應用於現場管理的情境
•教練式領導與授權、培育密切相關,建議後續可延伸進階課程:「授權力」、「培育部屬力」以形成系統化領導力發展藍圖
•若需認證或內部評量指標,請事先提供標準,以利於講師的課程規劃與測驗設計
課程大綱:
本課程大綱為最佳規劃,如內容或時數需要調整,請和講師討論
一、趨勢洞察篇:教練式領導是迎接領導力轉型的時代新典範
在高速變動的市場環境裡,傳統命令式的管理已經難以支撐組織的成長。本單元將協助主管掌握全球領導力轉向的核心邏輯,並清晰理解教練式領導為何正在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引擎。
·全球領導趨勢的轉移:從指導到啟發、從管理到成長
·教練式領導呈現的六大價值:覺察 × 信任 × 啟發 × 責任 × 學習 × 成長
·為何新時代的領導者特別需要教練式思維?
·教練式領導現況的自我檢測與剖析
二、自我覺察篇:如何運用 PAC 找出你的領導特質原廠設定
許多領導的盲點並非是領導者學習到的領導技巧不足,而是正確的「內在自動導航狀態」未被啟動。本單元將透過 PAC 工具協助學員精準定位自己正確的領導模式。
·PAC人格結構介紹:認識三我(Parent、Adult、Child)狀態的互動特質
·認識PAC在人際與領導時的表現:命令式、分析式、情感式風格的行為表現
·PAC 施測與解析:定位你的主導狀態與誤用時的風險
·團隊互動演練:你的 PAC 會如何影響部屬的回應模式?
三、模型架構篇:PAC與教練式領導6P的關聯
本單元是整門課程的關鍵樞紐,協助學員理解「我自己的表現如何成為影響部屬的關鍵變數」
·教練式領導 6P 模型的深度拆解:
Purpose、Presence、Powerful Questions、Partnership、Performance、Positive Feedback
·認識 PAC 與 6P 的策略連結:
Parents(CP/NP)如何支撐 Positive Feedback 與Performance
Adult如何支撐Presence 與 Powerful Questions
Children(FC/AC)如何支撐 Partnership 與Purpose
·案例研討:認識在不同的 PAC 狀態下,領導績效的巨大差異
·對話轉化技術演練:「從控制到引導」的領導語言練習
四、實戰演練篇(一):Purpose & Presence
本單元帶領主管體驗領導中最稀缺的兩項能力:「清晰的目的」與「全然的當下」。
·Purpose:如何讓團隊行動與組織價值鏈能夠精確對位
·Presence:如何打造讓部屬願意說出真話的心理空間
·Levels of Listening 三層次練習:聽內容?還是聽沒說出口的部分?
·角色演練:從表層的傾聽走向深度的聆聽
·回饋圈:他人眼中的你在 Presence的表現究竟到哪一層?
五、實戰演練篇(二):Powerful Questions & Partnership
~用提問啟動部屬的責任感與行動動能
本單元帶領學員了解領導最強的影響力不在「告訴」,而在「讓對方想做」
·啟發式提問的結構與技巧:讓對方思考、負責、採取行動
·建立心理安全感,打造能與部屬共同解題的夥伴關係
·技巧演練:「把命令轉化成提問」
·案例拆解:「當部屬不動時,主管怎麼問?」
·三人教練圈循環練習:教練 × 被教練 × 觀察者的角色扮演
六、實戰演練篇(三):Performance & Positive Feedback~把績效會談變成成長會談
本單元帶領學員學會:主管的目標不只是管理績效,而是「創造高效能的人」。
·教練式領導如何促進績效的提升,尤其在高壓產業場景下
·如何善用建設性回饋三階段法
· GROW模型的完整導入:讓會談變得有方向、有動能、有承諾
·實作練習:「從糾正錯誤到促動成長」
· 實戰演練:「低績效員工的教練對話」桌邊指導
七、整合應用篇:行動落地與領導承諾
本單元再次強調「行為轉化」,可以有效避免學員在課後又如以往回到舊有的習慣領域。
·回顧PAC與6P整合應用:把學習變成可複製的領導流程
·制定個人化教練式領導行動計畫
·同儕教練互導與承諾:強化承諾與持續行動
·小組成果發表 × 講師精準回饋
·實務Q & A × 講師精準回饋
·課後追蹤:落實評估,確保行為變成習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