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後的企業培訓八大策略(六):內講數位化


文:羅亦耀|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執行長

原文標題:疫後的企業培訓八大策略_第六項策略:內講數位化

企業原先就有的內部講師制度如何數位化?從對象、主題,外部資源、訓練執行等共六大步驟一一執行,將內部講師也進一步提升至數位培訓領域。

目錄


在過去的一年半中,我在不同的演講場合,也在不同的平台上,都發表了不少有關數位培訓的想法與文章,也回覆了不少企業端的各式問題,事實上,我發現大多數企業的問題,都聚焦在數位培訓的執行面上。


我很同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,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,對於企業而言,最關鍵的一步,是「內部講師」的力量,能不能轉移到數位培訓上面。

不論是把課程教材化,或是把課程數位化,關鍵的第一步,都是「知識萃取」,也就是,如何把知識從這些資深的主管的腦中,去提煉出來,並進一步組成知識架構。

但是,幸運的是,大多數企業都已經把這些資深主管,或學有專精的人員,先賦予一個特殊的職能:內部講師。而在內部講師的訓練中(即所謂的 TTT),都包含了教案規劃這個單元,它所帶到了,就是在協助講師們,如何把腦中的知識,進行架構化。

那麼,如果內部講師都會架構化了,為什麼在面對數位培訓,還需要再行調整呢?

這裡,就要再談一下數位培訓的三項模式了;所謂的數位培訓,其實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,以直播概念的「遠距教學」,先行錄製好的「微課課程」,以及虛實結合的「混成學習」。

在遠距教學中,由於課程進行的方式和實際課程很接近(都是近一小時一堂課),因此,架構上不大需要大幅度調整,講師只要熟悉直播平台的操作即可。

但是,在微課與混成教學中,由於比較好的模式,是每一集微課都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個單元(約 6-10 分鐘),因此,講師本身就必須重新去進行解構再架構的動作。

同時,微課的攝製更需要有獨特的台風技巧,這也造成了講師本身在課程內容準備與演繹上,必須進行一些改變(相信我,這些改變對於許多講師是不適的)。

更別提講師在進行混成化設計時,更需要有「知識」與「活動」分離設計的能力了。以上總總,就是內部講師必須協助企業進行的工程,同樣的,也是內部講師必須要進行數位化的原因。

內部講師數位化

當我們知道「內講數位化」的原因之後,那麼,該如何執行呢?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,可以依循著下面六個步驟:

步驟一、確定參與對象

坦白說,資深講師可能會面對較大的抗拒性,畢竟,他們對於知識數位的概念是比較反彈的;因此,我建議以「中生代講師」為主力,有授課經驗,但是對於數位也是有較大的接受度。

步驟二、預設課程主題

在正式進行課程前,訓練單位能事先想好,要把企業內的哪些課程先行轉化成為首批錄製的主題,一般都是以新人訓或主管訓的內容為最好的選項;這個步驟並不是一定要進行的;但是如果設定完成了,在訓練時就可以更實務地以這些主題的討論與轉化為主。

步驟三、遴選外部資源

我相信除了我以外,還是有許多外部講師與顧問,是可以執行這樣的數位講師課程(但是我還是挺專業的);但是我很建議企業在選擇時,盡量與之後的錄製工作可以結合,這樣在使用的表單或設計的方式,都可以大幅降低未來的時間。

步驟四、微課師訓執行

針對該需要的內容,進行說明與演練,最重要的,就是讓內部講師有這樣的能力,去生成一套微課的架構,去生成錄製微課的分鏡表,去進行錄製的工作。

步驟五、微課專案執行

投入一定的資源與時間,讓內部講師能有計劃性的,一步一步,一套一套的把企業需要的微課給完成,讓企業真正擁有自己的知識庫。

步驟六、混成訓練設計

對於企業來說,數位培訓的終點並不是微課,而是混成訓練,因此,在大量的知識庫完成後,再慢慢地以「小組」的方式,去設計每一套微課的混成學習的內容,這樣,虛實結合才會真正大幅降低企業培訓的開支,也才會真正強化實體培訓的深度。

曾經有一位培訓界的前輩曾經評論過「知識變現」的概念,他說:「那些每天嚷嚷著要知識變現的人,必須先搞清楚,這個主題的重點,不是如何變現,而是你得先有知識啊!」。

同樣的道理,微課製作的方式很多,也很多元,但是重點真的不在這個環境,而是我們如何先擁有這些知識,以及把這些知識轉化成我們需要的訓練素材,內部講師的數位化,才是其中的關鍵啊!

繼續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