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年內降低離職率30%!「前瞻性留才系統」三步驟


原標題:《缺工浪潮下,企業如何留才強化競爭力?》—面對少子高齡與人才荒,企業該如何走在風險前面?

面對台灣即將進入「超高齡社會」的現實,企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戰。隨著勞動人口逐年減少,及Z世代員工需求不斷提升,「找不到人」「留不住人」的現象已成為經營風險的一大隱憂。本篇文章深入探討這些人力資源問題及其導致的經營風險,同時分享了有效的「前瞻性留才系統」三步驟。透過設立留才基金、簽訂獎酬合約與顧問輔導客製化方案等策略,為企業在這場人力資源巨變中提供可靠解決之道。了解如何把握當下,以制度思維取代過往臨時狀況應對,是每個尋求長遠成功企業的重要課題。

文:鄭又腆博士|企業績效改善顧問/人資勞資管理專家 

前言: 

台灣正加速邁入勞動力緊縮的新時代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,自2025年起,台灣正式進入「超高齡社會」,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%,勞動人口逐年下降。同時,新生兒人數持續探底,導致企業普遍出現「找不到人」「留不住人」的困境。 

一、從「缺工現象」看見經營風險 

這不只是人事問題,而是一場無聲的「經營風險」。 

沒有足夠的人手,產線就無法維持產能;沒有穩定的團隊,服務品質就無法保證。長期下來,企業競爭力逐步流失,而老闆常感嘆:「怎麼越來越難管、越來越難找人?」其實,問題不是人變了,而是制度沒跟上時代。 

二、沒有留才制度,企業三年內將面臨三大風險 

1. 人才出走潮全面爆發 

Z世代與新生代員工對「認同感」「發展性」「被重視」的需求顯著提高。當企業仍以傳統方式對待人才,只著重「薪水」而忽略「願景與成長機會」,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。 

根據人力銀行調查,超過六成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並非薪資,而是「看不到未來」。若企業沒有留才制度,培養三年的員工,可能三個月內就跳槽。 

2. 經驗與知識流失成為隱性成本 

當老幹部退休、接班人未到位,新人還在摸索,企業就會陷入「斷層空轉」狀態。表面上只是員工離職,實際上卻是整個知識鏈與人脈鏈的流失。 

許多中小企業並未建立「關鍵職位接班地圖」,導致一位主管離職,就等於一個部門重建。這種無形的損耗,才是真正的經營黑洞。 

3. 營運中斷與客戶信任崩塌 

人走了,訂單延誤、交接不全、客戶關係中斷,營收就可能下滑。沒有穩定人力支撐,任何突發狀況都可能導致「業務中斷風險」。 

而當客戶開始懷疑企業的穩定度,品牌信任就會鬆動。這種後果,往往比薪資成本高出數倍。 

教育訓練平台x優質課程 104 幫你一站搞定 >>

三、企業該怎麼辦? 

——打造「前瞻性留才系統」三步驟 

我在三十餘年企業輔導實務中,發現最有效的策略,不是「多招幾個人」,而是讓「好的人留下來」。以下是我總結的留才三步驟,幫助企業從「補人」轉型為「留人」。 

第一步:專款提存,設立「留才專戶」 

企業可依年度盈餘撥付一定比例資金,成立「企業安定責任準備金」或「留才基金專戶」,作為長期留任與激勵機制。 

這筆基金的特色在於: 

1. 專款專用:僅用於員工留任、激勵或退職慰留。 

2. 法律保障:可透過信託或保單(法人件)方式運作,防止資金挪用。 

3. 稅務效益:合法節稅,同時形成未來人事預備金。 

4. 員工安心:讓員工清楚知道公司「真的在為他們預留未來」。 

這不是支出,而是投資。 

當企業將留才基金與績效、年資或專案成果掛鉤,就能讓員工產生「留下有價值、貢獻有回報」的心理連結,從而降低離職率。 

第二步:導入「獎酬留才合約」,以制度留人 

光有錢不夠,還需要制度。 

建議企業與關鍵人員簽訂「獎酬留才合約」,明訂以下條件: 

1. 考核指標與達成標準。 

2. 任職年限條件與遞延給付規範。 

3. 與成果連動的獎金分配公式。 

這種制度設計可以讓員工明白,只要達標、持續貢獻,公司就有「明確承諾」。 

更重要的是,獎酬合約能形成「共創共享」的長期合作關係,員工不再只是「打工者」,而是企業共同成長的夥伴。 

第三步:導入顧問輔導,打造量身留才方案 

每家企業的結構不同,不能一套制度套用所有產業。 

我建議企業主可請人資單位討論或與專業顧問合作,進行以下四項步驟: 

1. 關鍵職位盤點:確認哪些職位一旦流失會造成經營中斷。 

2. 離職原因與滿意度分析:找出員工真正離開的痛點。 

3. 制度風險健診:檢查現有人事制度是否存在法律或激勵缺口。 

4. 結合財務模擬,建立可持續制度:讓留才政策與公司現金流並行不悖。 

透過客製化的設計,企業不僅能降低用人成本,更能提前化解潛在的勞資爭議與人事風險。 

四、制度落地後的實際成效 

許多導入「留才基金+獎酬合約」制度的企業,通常在半年內就能看到三大明顯改善: 

1. 離職率降低:平均下降 20%~30%。 

2. 員工投入度提升:工作主動性與責任感顯著提高。 

3. 人才吸引力增強:外部求職者願意加入穩定、有承諾的企業。 

更關鍵的是,企業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轉變。當員工感受到公司「真的願意投資在他們身上」,他們回報的將是更高的忠誠度與創造力。 

五、結語:從風險思維轉為制度思維 

缺工不是一時現象,而是結構性問題。 

企業若仍停留在「缺人再找、離職再補」的被動模式,終將陷入惡性循環。 

唯有提早佈局,以「制度化的留才策略」取代「臨時性的人事補救」,才能在少子高齡的浪潮中穩住根基。 

留才,並不是一筆成本,而是一種遠見。 

它是企業面對未來挑戰時最穩定的競爭力。 

而我常對企業主說—— 

沒有留才制度的公司,只是暫時的成功; 

有制度、有規劃的公司,才能走得久、走得穩、走得遠。 


超過5000+的HR都報名過的104人資學程!求職成效提升至4.5倍!>>  

提升員工帶動企業的成長!最划算的教育訓練方案首選>>

企業方案課程免費試閱

成為人資市集Line好友獲得最新課程優惠及免費講座資訊>>

加入人資市集line領$100

訂閱人資市集電子報獲得專家工作分享及產業新知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