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104獵才顧問行銷企劃部
在半導體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,產線可以外移,關鍵人才卻無法複製。《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》顯示,高薪職缺已從製程、研發等技術領域,延伸至專案管理、跨國業務、策略發展等非技術職務,培養周期長、替代性低。面對這波搶才潮,企業如何加快招募腳步,並同步建立識別機制,釐清高風險職缺與轉型核心職能呢?
👇點擊下載《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》👇
美國前總統川普(Donald J. Trump)於 8 月 7 日宣布,將對所有進口的半導體與晶片課徵高達 100% 的關稅,僅有已在美國設廠,或明確承諾即將設廠的企業,才可獲得豁免。這項政策不僅延續對中國的貿易強硬立場,更向全球半導體產業釋出明確訊號:「要市場,就得在美國!」
對半導體企業而言,這不只是成本結構的重新計算,更是一場攸關「用人策略」的重大考驗。從關鍵技術職、跨國管理職,到近年因 AI 與自動化製造迅速崛起的新型研發職位,產業轉型的速度早已超越人才供給的成長曲線。過去「關鍵人才難尋」早已是業界共識,如今企業不僅要搶現有人才,更必須預見、佈局那些「尚未成為主流」的未來人才。
當國際政策開始重塑產業格局,若企業仍沿用舊有用人邏輯,將無法回應產業快速變化的脈動。「關鍵職缺,必須提前佈局;新興人才,必須搶先識別」,這將是企業在此波關稅衝擊與產業轉型交會下,能否突圍而出的關鍵。
川普推動的 100% 半導體關稅,並非單純的進口成本問題,而是對企業全球營運策略的結構性衝擊。特別是在半導體這樣高度依賴供應鏈整合與技術人才的產業中,「設廠」與「用人」必須同步轉向,才能因應突如其來的國際政策變化。
以下是企業正面臨的幾大挑戰:
關稅提高將直接壓縮出口利潤,特別是對未在美國設廠的企業,等同於市場競爭力瞬間下降,迫使重新思考市場與價格策略
因應政策,企業須加快啟動海外製造,甚至重組全球供應鏈網絡,導致協作成本、時程與風險全面上升
設廠可以遷移,但核心人才難以複製。不論是工程研發、製造管理,還是跨國溝通角色,人才能否在地接軌,成為企業是否能順利落地的關鍵。
美國本地本來就面臨技術人才短缺,設廠潮將加劇搶才戰,企業不僅需支付更高人事成本,還需投入更多時間找人、養人、留人
面對全球化與地緣政治雙壓,過去只看學經歷與技能的招募方式已不足以支撐轉型。企業需建立能預測未來職能需求的用人策略,並提前佈局新興關鍵職缺
在這樣多重壓力下,半導體企業不僅外有政策壓力,內部也正面臨人才失衡與轉型痛點。實際數據更揭示,目前多數企業正同時陷入「找不到關鍵人才」與「培養新興職能人才」的雙重困境——這正是下一段我們要深入解析的重點。
當國際政策與地緣經濟力量重塑半導體版圖,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僅在於設廠地點與供應鏈調整,更來自於人才層面的全面壓力。《2025 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》指出,無論是外部人才市場的供需失衡,或是內部對新職能的適應落差,都已成為阻礙企業轉型與擴張的關鍵風險。
生產製造類(如製程工程師、良率工程師)與研發類職位(如 IC 設計工程師、封裝測試工程師)的供需比僅約 0.4,代表每 10 個職缺中僅有 4 位可應徵者(圖一),長期缺口嚴重
美國推動的 100% 關稅政策,使大量企業加速在地設廠,但當地技術與管理人才供應有限,企業為爭搶即戰力,成本與難度同步上升
不只是美國,包括日本、歐洲也陸續推出半導體補助與建廠誘因,形成全球同業同時搶人、人才流動劇烈的外部壓力
技術職如製程、測試、研發等,皆需經歷較長訓練週期,當廠房先建好、人還沒訓練好,就會出現「人力空窗期」
包括 AI 製造流程工程師、國際供應鏈整合、ESG 數據分析等新型職位快速興起,但職務定義、任用邏輯與招募策略普遍滯後
若仍以學歷、年資、技術履歷作為主要篩選標準,將難以識別真正符合未來挑戰的關鍵人才,增加錯配與磨合風險
近期「台積電 2 奈米機密外洩案」引發業界高度關注,也突顯出企業在選才時,若過度聚焦技術力,卻忽略人格與價值觀的風險,恐對組織帶來重大損害。清華大學教授也藉此呼籲,大學教育應更重視專業倫理與誠信素養。企業亦應思考,如何透過在選才時進行誠信的識別與風險控管
當外有政策驅動、內有人才結構斷層,半導體企業若未能超前部署、更新用才策略,將可能在產線落地前就先卡在人力配置的缺口中。
隨著關稅政策推動企業加快設廠腳步,「產線外移」已成為策略選項,但企業若忽略人才的留任與佈局,極可能出現「廠房蓋好了,人才卻不在」的情況。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對技術、管理、跨部門協調等人才要求極高,一旦關鍵職缺無法即時到位,將影響的不只是營運速度,更是整體轉型節奏。
企業最急需提前佈局的高薪職缺,已不再局限於工程研發,包括硬體工程研發主管、經營管理主管、國外業務主管、專案管理主管等角色,也即將成為半導體業的關鍵人才(圖二)。這些職務往往結合了技術背景與商務能力,不僅難找也無法短時間培養。104 認為企業在這波變局中,有 6 項關鍵工作,才能搶回用才主動權:
在新廠設立與製程升級的推進節奏下,工程研發、製程整合、設備導入等職缺已成為第一線關鍵戰力,需提前卡位、超前部署
專案管理、海外業務、策略發展等職務,結合技術背景與商業視野,已成為中高階人才競逐焦點,供需缺口明顯擴大
搶才競爭加劇,企業愈來愈傾向以高薪、高獎金吸引人才。然而「能找到」不代表「能任用」,若缺乏有效機制識別誠信與職能風險,反而可能埋下未爆彈
隨著企業積極佈局海外據點,具備跨國經驗與高度適配力的中高階人才成為兵家必爭,媒合效率與來源廣度將決定競爭力
優秀人才不只關注薪資條件,更看重組織文化、成長性與社會價值。轉型期間若無法持續釋放清晰的品牌訊號,將難以吸引對的人才。
企業轉型初期,常陷於「不知道該先補哪個人」、「該找什麼樣的人」的盲區。若未及早釐清核心職能與優先順序,將導致人力錯配與決策失焦
在半導體產業,人才已不只是支持生產的資源,而是決定企業能否突圍的「核心資本」。尤其在關稅衝擊、供應鏈重組與全球搶才潮的多重壓力下,搶到關鍵人才,就等於搶下未來競爭力與產業優勢。104 獵才顧問結合專業顧問團隊與深厚產業經驗,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,協助企業 快速鎖定、精準延攬、有效留任關鍵人才:
半導體高階與稀缺技術人才養成週期長、不可替代性高,一旦出現人才斷層,將直接衝擊產線進度。對企業 HR 而言,僅依賴公開招募管道往往難以蒐集到合適履歷,更難精準找到關鍵人才。
104 獵才顧問能觸及一般管道碰不到的非公開履歷與潛水人選,並且熟悉半導體產線與上下游分工(清楚區分設計/製程/設備/良率/封裝測試等職能),因此更能評估技術深度與過去經驗,快速鎖定強即戰力的高價值專才
半導體高薪職缺正從專業工程職延伸至專案管理、海外業務與策略發展主管。這些職務不僅需要技術背景,更要能與企業策略緊密連結,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發揮價值。然而,若缺乏提前布局,跨國業務與專案管理人才往往容易與企業策略脫節,進而錯失擴張良機。
104 獵才透過職務趨勢分析,協助企業將策略發展、海外業務與專案管理納入整體規劃,提前建立人才佈局,確保人力投資真正成為企業成長的推進力。
在生成式 AI 與履歷美化普及的今天,HR 看到的往往只是「冰山上的一角」——學歷、經歷、技能條列,但冰山下的價值觀、性格、誠信與適配度,才是真正決定能否用得久、發揮好的關鍵。
104 獵才顧問結合 履歷審核、Reference Check、性格與職能測評、專家引導式面談,多層次驗證候選人冰山下的一面,補足履歷無法呈現的真實樣貌。這樣的辨識機制,能有效降低 誇大、欺騙、錯聘與誤用的風險,確保企業延攬到的不是「看起來亮眼」,而是真正契合組織需求、能創造長期價值的人才
海外設廠浪潮推動企業加速國際化,但國際人才來源有限,而台灣企業在在地化過程中,往往又缺乏具備跨國協作與外語溝通能力的在地人才,導致廠房蓋好卻缺乏即戰力人選,成為落地的最大障礙。因此,企業除了要提前建立國內外中高階人才名單(Talent Pool),以利未來快速調度與留才之外,更需要與外部專業資源合作,擴大視野與來源,補足內部難以觸及的人才缺口。
104 獵才顧問憑藉 20 年深耕台灣在地人才的經驗與強大人才庫,能協助企業精準媒合具跨國經驗、外語能力與高度適配度的關鍵人選。藉由「企業內部人才庫」與「外部專業資源」的雙軌並進,企業才能真正兼顧國際協作與本地落地,避免人才落差拖慢轉型進度。
在半導體搶才潮中,HR 最常遇到的挑戰就是:同樣開出高薪,為什麼對手的人才願意去、但我的邀約卻常被婉拒?
原因就在於——候選人不只看薪水,他們更想知道自己加入的公司,有沒有價值感、成長性和文化歸屬感。
104 獵才顧問在獵才節奏裡,不只幫你找到合適人選,更會把企業的 EVP 與品牌訊號「包裝進接觸過程」。也就是說,當顧問在和候選人溝通前,就已經同步傳遞你的企業文化、發展機會和組織價值,讓候選人在真正面談前,就先對你的公司產生好感。這種「前置認同」效果,能大幅提升候選人回覆邀約率、面談接受度,讓 HR 不再只靠加薪來搶人,而是用雇主品牌魅力建立長期的人才吸引力。
在轉型或擴張初期,企業最常遇到的困境就是:不確定該招什麼樣的人才,或不確定哪些職缺應該優先補位。這種判斷遲疑,往往導致決策延誤與人力錯配,使產線或布局出現斷層。
104 獵才顧問憑藉產業經驗與市場數據,能協助企業盤點組織需求、建立職能模型,並形成優先補位清單,明確指出哪些職缺對產線與轉型最具影響力。藉由這套系統化流程,企業不僅能避免錯配與延遲,更能讓 HR 聚焦在真正影響競爭力的關鍵人才上。
除此之外 104 獵才服務更提供「人才保固」機制,確保精準媒合並真正完成招募。從市場情報蒐集、人才評估、面談安排,到錄用談判,全程一站式服務,協助企業降低招募風險、加速用才決策。
👉 找人不必再煩惱,找獵才專家:https://hunter.104.com.tw/zh-tw
掌握更多半導體人才趨勢,大家都在看這些: